水泵机组的布置是泵站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,布置得当可以降低建设成本,反之则会提高建设成本,造成不必要的浪费。水泵之间的间距以不妨碍操作和便于后期维修保养的需要为原则。机组布置的基本要求是:保证运行安全、装卸、维修和管理方便,管道总长度最短、接头配件最少、水头损失最小并应考虑泵站有扩展的余地。常见的布置形式有以下3种。
一、纵向排列(机组轴线平行单排并列)
纵向排列如图所示,这种排列方式适用于如is型单级单吸悬臂式离心泵。因为悬臂式泵系轴向进水顶端出水,采用纵向排列能使吸水管保持顺直状态,机组布置较为紧凑,检修方便,泵房长度较小,但宽度较大。当泵房内既有is型水泵又有sh型(单级双吸式)水泵时,视具体情况,可采用这种布置形式,也可采用横向排列方式(当sh型水泵占多数时)。在图8-15中,机组之间各部尺寸应符合下列要求:
1)泵房大门口要求通畅,既能容纳最大的设备(水泵或电动机),又有操作余地。其场地宽度一般用水管外壁和墙壁的净距值表示。4等于最大设备的宽度加lm,但不得小于2m。
2)水管与水管之间的净距值应大于0.7m,保证工作人员能较为方便地通过。
3)水管外壁与配电设备应保持一定的安全操作距离c0当为低压配电设备时c值不小于1.5m,高压配电设备c值不小于2.0m。
4)水泵外形凸出部分与墙壁的净距d,需满足管道配件安装的要求,但是,为了便于就地检修水泵,z)值不宜小于lm。如水泵外形不凸出基础,z)值则表示基础与墙壁的距离。
5)电动机外形凸出部分与墙壁的净距e,应保证电动机转子在检修时能拆卸,并适当留有余地。£值一般为电动机轴长加0.5m,但不宜小于3ra,如电动机外形不凸出基础,则五值表示基础与墙壁的净距。
6)水管外壁与相邻机组的突出部分的净距f应不小于0.7m,如电动机容量大于55kw时,f应不小于lm。
二、横向排列(水泵轴线呈一直线布置)
这种排列方式适用于侧向进、出水的水泵,如单级双吸卧式离心泵sh型、sa型。横向排列虽然稍增加泵房的长度,但布置简单、整齐、跨度可减小,进出水管顺直,水力条件好,节省电耗,被广泛采用。
横向排列各部尺寸应符合下列要求:
1)水泵凸出部分到墙壁的净距与纵向排列的第一条要求相同,如水泵外形不凸出基础,则旬表示基础与墙壁的净距。
2)出水侧水泵基础与墙壁的净距b1应按水管配件安装的需要确定。但考虑到水泵出水侧是管理操作的主要通道,故不宜小于3m。
3)电动机凸出部分与配电设备的净距,应保证电动机转子在检修时能拆卸,并保持一定安全距离,其值要求为:g1等于电动机轴长 0.5m。但是,低压配电设备应c1≥1.5m;高压配电设备c1≥2.0m。
4)进水侧水泵基础与墙壁的净距z^,也应根据管道配件的安装要求决定,但不小于1m。
5)水泵基础之间的净距e1值与c1要求相同。如果电动机和水泵凸出基础,e1值表示为凸出部分的净距。
6)为了减小泵房的跨度,也可考虑将吸水阀门设置在泵房外面。
三、横向双行排列
横向双行排列如图所示,当泵房内机组台数较多时,采用这种排列更为紧凑,节省建筑面积。菜房跨度大,起重设备需考虑采用桥式行车。在泵房中机组较多的圆形取水泵站,采用这种布置可节省较多的基建造价。采用此种布置形式应注意对水泵进行调向,购买水泵时应向供货单位提出要求。
布置机组时,除满足上述要求外,还应遵照以下规定:
1)相邻机组的基础之间应有一定宽度的过道,电动机容量不大于55kw,净距应不小于0.8m,电动机容量大于55kw时,净距不小于1.2m。电动机容量小于20kw时,过道宽度可适当减小。但在任何情况下,设备的凸出部分之间或凸出部件与墙之间应不小于0.7m,如电动机容量大于55kw时,则不得小于1.0m。
2)对于非水平接缝的水泵,水泵离墙壁或其他机组的距离应大于泵轴长度为0.5m。
3)装有大型机组的泵站内,应留出适当的面积作为检修机组之用。其尺寸应保持在被检修机组周围有0.7~1.0m的过道。
4)泵站内主要通道宽度应不小于1.2m。
5)辅助泵(排水泵、真空泵)通常安置于泵房内的适当地方,尽可能不增大泵房尺寸。辅助泵可靠墙安装,只需一边留出过道。必要时,真空泵可安置于托架上。
|